
地榆的介绍
地榆为蔷薇科植物地榆(Sanguisorba officinalis)或长叶地榆(S. officinalis var. longifolia)的干燥根,又称黄瓜香、血箭草。其味苦、酸、涩,性微寒,归肝、大肠经,是凉血止血、解毒敛疮的常用药,尤擅治下焦出血,素有"痔疮圣药"之称。
中药功效
1. 凉血止血(核心功效)
- 主治便血、痔血(如肠风下血),常配槐花、侧柏叶(如"地榆槐角丸")。
- 治崩漏(炒炭用)、烫伤(配大黄研粉油调)。
2. 解毒敛疮
- 用于烧伤、湿疹(外用),促进创面愈合。
3. 现代研究
- 含鞣质(约17%)、地榆皂苷等,具有:
✓ 缩短凝血时间
✓ 抗菌(痢疾杆菌等)
✓ 抗炎镇痛
注意事项
1. 禁忌人群
- 虚寒性出血者慎用
- 大面积烧伤慎内服(鞣质可能致肝损伤)
2. 用法用量
- 煎服:9-15g(止血宜炒炭)
- 外用:适量(研粉撒或油调)
3. 不良反应
- 长期大量内服可能:
✘ 肝功能异常
✘ 便秘
4. 配伍禁忌
- 忌与重金属盐类药物同用
炮制区别
| 炮制品 | 功效侧重 |
|--------|----------|
| 生地榆 | 解毒力强 |
| 地榆炭 | 止血效佳 |
特色应用
▶ 痔疮出血:
地榆炭30g + 猪大肠1段(炖服)
▶ 烫伤:
地榆粉+麻油(1:3调敷)
品质鉴别
正品特征:
1. 根圆柱形,表面棕褐色
2. 断面红棕色,有放射状纹理
3. 味微苦涩
提示:
1. 春季/秋季采挖
2. 2015版《中国药典》规定水分≤14.0%
3. 与拳参易混淆
> 古籍记载:《本草纲目》谓其"止吐衄,肠风,月经不止"
[朱夫子] 配方资源来源'朱夫子'网络收集,仅供参考,建议在**中医师辨证指导下**使用,'如有雷同',实属巧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