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金铁锁
1. 植物学介绍:
学名: Psammosilene tunicoides W. C. Wu & C. Y. Wu
科属: 石竹科 (Caryophyllaceae) 金铁锁属 (Psammosilene) 的单种属植物(即该属只有这一种)。
别名: 独钉子、独定子、昆明沙参、金丝矮陀陀、蜈蚣七、对叶七、白马分鬃、麻参、夷方草、爬地蜈蚣等。
形态特征:
多年生草本,根肥大,长圆锥形或圆柱形,肉质,表皮棕褐色,内面黄白色,形似“锁”或“钉子”,故名。
茎平卧或斜升,多分枝,带紫红色,被柔毛。
叶对生,卵形或倒卵形,全缘。
花小,淡紫红色或黄绿色,聚伞花序顶生。
蒴果棒状。
分布与生境: 主要分布于中国西南地区,特别是云南、四川、贵州、西藏东部等地。生长于海拔1500-3500米的山坡、林缘、草地或松林下的砂质土壤中。
保护状况: 由于药用需求大、生长缓慢、生境破坏等原因,野生资源日渐减少,已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(2021年新版《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》)。因此,严禁非法采挖野生金铁锁。目前主要依靠人工栽培来满足药用需求。
2. 中药功效 (性味归经):
性味: 辛,温。 有大毒。 (这是最重要的一点!)
归经: 主要归肝经、脾经。
主要功效:
散瘀止痛: 用于跌打损伤、骨折、瘀血肿痛、风湿痹痛(关节肌肉疼痛、屈伸不利)、胃脘冷痛、外伤出血等。这是其最核心的功效。
祛风除湿: 用于风湿性关节炎、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引起的筋骨疼痛、麻木。
解毒消肿: 用于疮痈肿毒、蛇虫咬伤等。
作用机制: 传统认为其辛散温通,能活血行气,散瘀消肿定痛;其温性又能祛除寒湿。
3. 注意事项与禁忌 (极其重要!):
毒性显著: 金铁锁是有毒中药,其毒性主要来源于所含的皂苷类、生物碱类等成分。过量服用或误服极易引起中毒,甚至危及生命。
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: 绝对禁止自行购买、采挖和使用金铁锁! 必须在经验丰富的中医师辨证论治后,严格按医嘱的剂量和用法服用。
严格控制剂量: 内服剂量极小,通常研末吞服仅需0.1-0.3克(不同药典和医生处方会有差异,但都非常小),或遵医嘱入丸散。外用量也需谨慎。超过安全剂量风险极大。
炮制要求: 入药前需经过规范的炮制(如砂烫、醋炙等)以降低毒性、增强疗效。未经炮制的生品毒性更强。
孕妇绝对禁用: 因其活血化瘀作用强且有毒性,极易导致流产。
儿童禁用: 儿童对毒性更敏感。
体质虚弱者慎用或禁用: 年老体弱、气血亏虚者需非常谨慎。
过敏体质慎用: 有药物过敏史者应告知医生。
不可久服: 中病即止,避免蓄积中毒。
注意配伍禁忌: 应避免与某些可能增加毒性或产生不良反应的药物同用,具体需遵医嘱。
中毒症状: 过量服用可能导致恶心、呕吐、腹痛、腹泻、头晕、心悸、口舌麻木、抽搐、呼吸困难、心律不齐,严重者可致昏迷、休克甚至死亡。
外用时注意: 皮肤破损处慎用或避免大面积长期使用,防止过量吸收中毒。
保护资源: 遵守法律法规,不购买、不使用非法来源(尤其是野生)的金铁锁,支持人工种植资源。
总结:
金铁锁是一味具有独特散瘀止痛、祛风除湿功效的西南地区特色中药,尤其对跌打损伤和风湿痹痛效果显著。然而,其“有大毒”的特性是使用时的绝对核心关键点。 它是一把“双刃剑”,疗效显著但风险极高。必须在正规医疗机构、由专业中医师严格辨证后,开具处方并指导使用,严格控制剂量和疗程。 普通民众绝不可自行尝试。同时,因其为国家保护植物,也应自觉保护野生资源。
重要提醒: 本文信息仅供参考,不构成任何用药建议。任何关于金铁锁的药用问题,请务必咨询合格的中医师或药师。
[朱夫子] 配方资源来源'朱夫子'网络收集,仅供参考,建议在**中医师辨证指导下**使用,'如有雷同',实属巧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