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檀香是一味名贵的理气药,也是世界著名的香料,因其芬芳馥郁、性质温和而在中医和日常生活中都有着重要地位。
一、檀香介绍
檀香,为檀香科植物檀香树干的心材。
来源:采伐木材后,切成段,除去边材,阴干。以陈久者为佳,故又称“老山檀”。
性状:呈圆柱形或稍扁的段状。表面灰黄色或黄褐色,光滑细腻,有细密的纵裂隙和刀削痕。质地坚实,不易折断。气味清香幽雅,燃烧时香气更为浓烈,味微苦、辛。
药性:根据中医理论,檀香性温,味辛。归脾、胃、心、肺经。
核心功效:行气温中,开胃止痛。
---
二、功效与作用
檀香辛散温通,芳香醒脾,能散寒凝、通气滞、调脾胃,其气清香,能引药上行。
1. 行气温中,开胃止痛(核心功效)
这是檀香最核心的用途。它能温暖中焦(脾胃),散寒行气以止痛。
适用于寒凝气滞所致的胸腹痛、胃脘冷痛、呕吐清水、食欲不振等症。常与干姜、丁香等温中散寒药同用。
2. 理气散结,宽胸利膈
其芳香行散之力,能疏通胸中气机。
适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胸痹心痛(类似心绞痛)、冠心病,症见胸闷、心悸。常与丹参、砂仁等活血行气药配伍(如丹参饮)。
3. 芳香辟秽
其清香之气能净化空气,辟除恶气,在古代是重要的防疫药之一。可用于改善环境,提神醒脑。
4. 安神
在佛教和印度 Ayurveda 医学中,檀香常用于冥想,其宁静的香气有助于安抚情绪,镇定心神。
【现代药理研究】
现代科学为檀香的功效提供了部分解释:
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:檀香挥发油能轻度促进血液循环,这与其中医“行气活血”的功效相符。
抗菌消炎:其挥发油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。
镇静:其香气被证实有放松、抗焦虑的效果。
利尿:有一定的利尿作用。
---
三、注意事项与禁忌
檀香虽性质温和,但终归是辛香温燥之品,使用时仍需注意。
1. 适宜人群:
脾胃寒凝气滞,脘腹冷痛者。
胸痹心痛,属气滞血瘀者。
情绪焦虑、需要宁神者(闻香)。
2. 禁忌人群:
阴虚火旺者慎用:檀香性温燥,能耗伤阴液。凡表现为口干咽燥、手足心热、潮热盗汗、咳血、吐血者应慎用或忌用,以免加重火象。
实热证者忌用:如患有疮疡红肿热痛、肺炎高热等实热病证,不宜使用。
气虚者慎用:其香燥之性可能耗气。
3. 用法用量:
常规煎服用量为 1~3克。因其是贵重药材,且有效成分为挥发油,不宜久煎,应后下(在其他药物快煎好前5-10分钟放入)。
多研末冲服或入丸、散剂,每次0.5-1克。
外用适量,磨汁涂或研末调敷。
4. 潜在副作用:
常规剂量使用非常安全。
过量或长期使用可能因其温燥之性而导致口干舌燥、咽喉干痛等“上火”症状。
5. 品质与资源保护:
以质地坚实、色泽均匀、香气醇正持久者为上品(如“老山檀”)。
檀香生长缓慢,资源稀缺,是濒危保护物种(CITES附录Ⅱ)。应购买来源合法、可持续的人工培育产品,保护野生资源。
总结
檀香是一位“优雅的行气者”。它不像其他理气药那样峻猛,而是用其温暖而持久的芬芳,温和地驱散寒邪,疏通滞气,既能治愈身体的疼痛,又能抚慰心灵的焦躁。
使用建议:
药用:应在中医师指导下,针对寒凝气滞的病机使用,并注意后下以保留香气。
闻香:日常点燃檀香线香或使用檀香精油,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放松身心、安神助眠的方式。
檀香是药香两用的珍品,药用时需辨证,香用时则人人可享。
[朱夫子] 配方资源来源'朱夫子'网络收集,仅供参考,建议在**中医师辨证指导下**使用,'如有雷同',实属巧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