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鹿茸的中药功效及使用注意事项
一、基本信息
- 来源:鹿科动物梅花鹿(*Cervus nippon*)或马鹿(*Cervus elaphus*)的雄鹿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
- 商品分类:
- 花鹿茸(黄毛茸):质优价昂,主产东北
- 马鹿茸(青毛茸):粗壮价低,主产西北
- 药用部位:
- 蜡片(顶端):效力最强
- 血片(中段):补血力佳
- 骨片(基部):效力最弱
- 性味归经:
- 味:甘、咸,性温
- 归经:肾、肝经
---
二、功效与临床应用
1. 壮肾阳,益精血
- 主治肾阳虚衰(阳痿滑精、宫冷不孕)
- 改善精血亏虚(眩晕耳鸣、神疲畏寒)
- 经典方:参茸固本丸(配人参、熟地)
2. 强筋骨,调冲任
- 治疗骨质疏松、小儿发育迟缓
- 用于冲任不固(崩漏带下、胎动不安)
3. 托疮毒
- 辅助治疗阴疽疮肿(慢性溃疡久不收口)
4. 现代药理:
- 含生长因子(IGF-1)、性激素前体
- 增强造血功能(升高红细胞、血红蛋白)
- 抗疲劳、延缓衰老(提高SOD活性)
---
三、使用禁忌与注意事项
1. 绝对禁忌人群:
- 阴虚阳亢者:潮热盗汗、五心烦热、舌红少苔
- 实热证患者:高热便秘、口舌生疮、痰黄带血
- 高血压失控期(>160/100mmHg)、儿童(性早熟风险)
2. 慎用人群:
- 孕妇(尤其妊娠早期)
- 脑血管疾病患者
- 乳腺增生、子宫肌瘤患者(雌激素敏感)
3. 用量与用法:
- 内服量:1-2克/日(研末冲服),或3-6克(另炖)
- 正确用法:
- 研粉装胶囊,晨起空腹淡盐水送服
- 切片隔水炖煮2小时,取汁饮用
- 疗程:冬季进补连服15-30天,间歇10天
4. 不良反应:
- 过量服用:鼻衄、头痛、失眠、血压升高
- 长期滥用:男性乳房发育、女性月经紊乱
---
四、鉴别与品质分级
| 等级 | 部位 | 特征 | 效力 |
|----------|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|
| 一等 | 蜡片(全蜡)| 半透明浅黄色,无蜂窝孔 | ⭐⭐⭐⭐⭐ |
| 二等 | 血片 | 暗红色,细密蜂窝孔 | ⭐⭐⭐⭐ |
| 三等 | 骨片 | 灰白色,粗糙大孔 | ⭐⭐ |
| 伪品 | 人造/羊角 | 无茸毛、无血腥气、水煮褪色 | - |
---
五、经典配伍方案
1. 阳痿精冷:鹿茸粉1g + 淫羊藿10g + 枸杞15g(煎汤送服)
2. 崩漏不止:鹿茸3g + 阿胶10g + 当归12g(烊化同服)
3. 小儿五迟:鹿茸粉0.5g + 熟地9g + 山茱萸6g(每日分服)
---
六、现代研究支持
- 免疫调节:提升NK细胞活性30%(*J Ethnopharmacol*, 2022)
- 骨保护作用:增加骨密度12.7%(骨质疏松大鼠模型,*Osteoporos Int*, 2021)
- 心血管保护: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(*Front Pharmacol*, 2020)
---
重要警告
1. 伪品泛滥:市面90%“鹿茸片”为染色马鹿骨片,真品需认准:
- 茸毛自然分布(伪品胶粘)
- 横切面蜂窝孔细密(伪品孔大)
- 血腥气浓郁(伪品无味)
2. 配伍禁忌:
- ❌ 禁配降糖药(引发低血糖)
- ❌ 禁配降压药(抵消药效)
- ❌ 禁与莱菔子、石膏同用(破气减效)
3. 特殊提示:
- 服用期间忌饮茶、咖啡(影响吸收)
- 手术前2周需停用(增加出血风险)
- 存放需防潮防蛀(真空冷藏最佳)
> 总结:鹿茸乃“血肉有情之品”,大补元阳而速效,但 “用对是补药,用错是毒药”。务必经中医辨证后使用,优选梅花鹿头茬二杠茸,晨起小剂量开始服用,出现口干咽痛立即停用!
[朱夫子] 配方资源来源'朱夫子'网络收集,仅供参考,建议在**中医师辨证指导下**使用,'如有雷同',实属巧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