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紫苏子的中药功效及使用注意事项
一、基本信息
- 来源:唇形科植物紫苏(Perilla frutescens)的干燥成熟果实。
- 别名:苏子、黑苏子、任子
- 性味归经:
- 味:辛,性温。
- 归经:归肺、大肠经。
- 炮制方法:
- 生用:长于散邪润肠。
- 炒用:炒后辛散之性稍缓,温肺降气力增,且更易煎出有效成分。
- 主要产地:湖北、江苏、河南、山东、江西、浙江、四川等地。
---
二、功效与临床应用
紫苏子以降气消痰、止咳平喘为核心功效,兼能润肠通便,是治疗痰壅气逆咳喘的常用药。
1. 降气消痰,止咳平喘 (核心功效)
主治:痰壅气逆,咳嗽气喘,胸膈满闷。其性主降,能降上逆之肺气,消壅滞之痰涎。
常与白芥子、莱菔子同用,即三子养亲汤,用于老人痰壅气逆之实证。
常与半夏、厚朴、陈皮等配伍,用于痰湿壅盛之咳喘。
2. 润肠通便
主治:肠燥便秘。本品富含油脂,能润燥滑肠,适用于咳喘患者兼有便秘者,体现“肺与大肠相表里”的治法。
3. 现代药理研究:
含脂肪油(主要为亚油酸、亚麻酸)、维生素B₁、氨基酸类等。
具有止咳、平喘、祛痰作用。
其脂肪油有润滑肠道、促进排便的作用。
---
三、使用注意事项
紫苏子药性偏温,且质润多油,使用时需注意其适应证。
1. 禁忌人群
阴虚喘咳、脾虚便溏者慎用或忌用:
其性温燥,易耗伤阴液,故干咳无痰、口干咽燥的阴虚咳嗽不宜。
其质润滑肠,故平时大便稀溏、食欲不振的脾虚患者不宜。
2. 用量控制
煎服用量:5-10克。
宜捣碎后煎煮,利于有效成分溶出。
3. 特殊提示
辨证使用:适用于实证、寒证的痰喘(痰多色白),对于肺热痰黄者,需配伍清热化痰药(如黄芩、瓜蒌)同用。
---
四、常见配伍
痰壅气逆(老人咳喘):紫苏子 + 白芥子 + 莱菔子(三子养亲汤)
上盛下虚之咳喘:紫苏子 + 肉桂 + 当归 + 厚朴(苏子降气汤)
肠燥便秘:紫苏子 + 火麻仁 + 杏仁 + 瓜蒌仁
小儿久咳痰多:紫苏子(炒) + 葶苈子(微炒)等份研末,枣肉为丸。
---
五、食疗小方(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)
苏子粥:紫苏子10克(捣碎),粳米100克,冰糖适量。一同煮粥。适用于老人咳嗽气喘、大便干结者。
---
重要提示与总结
1. 降气消痰专药:紫苏子以降气为特长,是治疗肺气上逆、痰壅喘嗽的要药,尤其适用于实证。
2. 润肠通便:其富含油脂,能润燥通便,对咳喘兼便秘者尤为适宜,一举两得。
3. 性温质润:因此,阴虚干咳和脾虚滑泻者成为了其主要禁忌人群。
4. 妙在配伍:通过配伍,可扩大其应用范围,如与温药同用治寒喘,与清药同用治热喘。
总结:紫苏子是一味降肺气、化痰涎、润肠燥的良药。它就像一位“沉降大师”,能有效地让上逆的肺气下降,使壅堵的痰涎化解。使用时只需把握其主治痰壅气逆之实证的原则,并避开阴虚和脾虚的禁忌,即可安全有效地发挥其疗效。
[朱夫子] 配方资源来源'朱夫子'网络收集,仅供参考,建议在**中医师辨证指导下**使用,'如有雷同',实属巧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