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滑石粉的中药功效及使用注意事项
一、基本信息
- 来源:硅酸盐类矿物滑石族滑石,主含含水硅酸镁[Mg₃(Si₄O₁₀)(OH)₂],经粉碎后,或再经水飞制成极细粉。
- 别名:画石粉、液石、脱石
- 性味归经:
- 味:甘、淡,性寒。
- 归经:归膀胱、肺、胃经。
- 炮制方法:
- 水飞:除去杂石,洗净,砸成碎块,粉碎成细粉,或再按水飞法水飞,晾干。此法可使其更加细腻纯净,便于内服外用。
- 主要产地:山东、江苏、陕西、山西、辽宁等地。
---
二、功效与临床应用
滑石粉质滑利窍,性寒清热,其功效核心可概括为“利尿通淋,清热解毒,祛湿敛疮”。
1. 利尿通淋
主治:热淋,石淋,尿热涩痛(如膀胱炎、尿道炎、尿路结石)。为治疗湿热下注所致小便不利的要药。
常与车前子、木通、栀子等同用,如八正散。
2. 清热解暑
主治:暑湿,湿温。能利水湿,解暑热。
用于暑热烦渴,小便短赤,常与甘草同用,即六一散。
用于湿温胸闷,小便短赤,常与黄芩、通草等同用。
3. 外用:收湿敛疮
主治:湿疹,湿疮,痱子。外用有清热收湿、保护皮肤的作用。
常单用或与煅石膏、炉甘石等共研末外用。
4. 现代药理研究:
主含硅酸镁,具层状结构,有润滑性。
外用能保护发炎和破损的皮肤粘膜,吸收分泌物,促进干燥结痂。
内服能保护胃肠粘膜,缓解炎症,阻止毒物吸收。
---
三、使用注意事项
滑石粉药性寒滑,易伤津液,使用时需注意。
1. 禁忌人群
脾胃虚弱,热病津伤,肾虚滑精者忌服:因其性寒滑利,能耗伤津液,加重虚证。
孕妇慎用。
2. 用量与用法控制
煎服用量:10-20克,宜包煎,防止粉末混悬于药液中引起不适。
外用适量,研末撒或调敷。
3. 特殊提示
品质要求:药用滑石粉需纯净,不含石棉等杂质。
工业用与药用区别:严禁将工业用滑石粉(可能含石棉)作药用。
---
四、常见配伍
热淋涩痛:滑石粉 + 车前子 + 瞿麦 + 萹蓄(八正散)
暑热烦渴:滑石粉 + 甘草(六一散)
湿温胸闷:滑石粉 + 黄芩 + 通草 + 白豆蔻
湿疹湿疮:滑石粉 + 煅石膏 + 黄柏(研末外敷)
---
五、食疗应用(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)
六一散冲剂:滑石粉6份,甘草1份,共研细末。每服9-18克,包煎或温水调服。用于感受暑湿,发热烦渴,小便不利。
---
重要提示与总结
1. 利尿通淋专药:滑石粉是治疗湿热淋证的要药,其性滑利,能利水道,通淋闭。
2. 解暑良药:与甘草配伍的“六一散”是清热解暑的经典名方。
3. 外用佳品:是制作痱子粉、小儿爽身粉的主要原料,有良好的吸湿、润滑、保护作用。
4. 注意伤津:其寒滑之性有耗伤津液的弊端,故阴虚津少、脾胃虚弱者不宜。
总结:滑石粉是一味内服外用均有良效的中药。内服能引导湿热之邪从小便而出,为治淋、解暑之妙品;外用能收湿敛疮,保护皮肤。使用时只需把握其主治湿热证的原则,并注意包煎、防其伤津,即可安全有效地发挥其“滑能利窍,寒能清热”的独特疗效。
[朱夫子] 配方资源来源'朱夫子'网络收集,仅供参考,建议在**中医师辨证指导下**使用,'如有雷同',实属巧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