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蕲蛇是一味名贵且功效峻猛的动物药,在治疗风湿顽疾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,但也因其毒性而需要格外谨慎使用。
一、蕲蛇介绍
蕲蛇,又名大白花蛇、五步蛇,其药材名为尖吻蝮或五步蛇的干燥体。
来源:为蝰科动物尖吻蝮除去内脏的干燥全体。
性状:卷呈圆盘状,头在中间,呈三角形,吻端向上翘起(称“翘鼻头”),背部有灰白色的方形斑纹(称“方胜纹”),腹部色白,有黑色的类圆形斑块(称“连珠斑”),尾部末端有一枚三角形深灰色的角质鳞片(称“佛指甲”)。这些特征(翘鼻头、方胜纹、连珠斑、佛指甲)是鉴别蕲蛇真伪的重要依据。气腥,味微咸。
药性:根据中医理论,蕲蛇性温,味甘、咸。有毒。归肝经。
核心功效:祛风,通络,止痉。
---
二、功效与作用
蕲蛇性善走窜,能“内走脏腑,外达皮肤”,透骨搜风之力极强,是治疗风湿顽痹的要药。
1. 祛风通络(用于风湿顽痹)
这是蕲蛇最核心的用途。其祛风通络之力极为强劲,能深入筋骨、经络,搜剔并驱逐顽固的风寒湿邪。
适用于风寒湿邪长期滞留筋骨、关节导致的风湿性关节炎、类风湿性关节炎,症见关节剧烈疼痛、麻木、拘挛、变形、屈伸不利,甚至肌肉萎缩。对于普通祛风湿药无效的“顽痹”,蕲蛇常有奇效。
2. 止痉(用于中风、惊痫、破伤风)
能祛风定惊,止搐止痉。
适用于:
中风:用于风痰阻络导致的口眼歪斜、半身不遂、肢体麻木、语言謇涩。
小儿惊风、破伤风:用于治疗四肢抽搐、角弓反张等症。
3. 祛风止痒(用于麻风、疥癣)
能外走皮肤,以毒攻毒,祛风杀虫止痒。
可用于治疗麻风病、顽癣、皮肤瘙痒等疑难皮肤病。
【现代药理研究】
现代科学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了其功效:
抗炎镇痛:其蛇毒中的多种成分具有显著的抗炎和镇痛作用,这是其治疗风湿痹痛的物质基础。
抗血栓:具有抗凝血、降低血液粘稠度、溶解血栓的作用,对治疗中风后遗症有益。
镇静、抗惊厥: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。
---
三、注意事项与禁忌:(极其重要!)
蕲蛇作为有毒药材,其使用有严格的规定和禁忌,安全是第一要务。
1. 最大的特点:毒性
蕲蛇头、皮、骨、肉均含有剧毒的蛇毒成分(主要是血循毒)。入药前经过严格的去头、去鳞和酒浸等炮制加工,以降低其毒性,但仍属有毒之品。生品禁止内服!
2. 禁忌人群:
阴虚内热及血虚生风者忌服:蕲蛇性温燥,易耗伤阴血。凡表现为口干咽燥、手足心热、潮热盗汗的阴虚体质,或贫血、虚风内动者应绝对禁用,否则会加重病情。
孕妇绝对禁忌:其毒性峻烈,走窜力极强,有严重的堕胎风险。
气血虚弱者慎用:因其攻邪力强,易伤正气,体弱之人需慎用,且必须与补益药同用。
3. 用法用量:
常规煎服用量为 3~9克。研末吞服,每次 1~1.5克,每日2-3次。
必须使用炮制品(如酒蕲蛇),绝不可用生品。
因其为动物药,气味腥膻,入汤剂时易令人恶心,故多研末制成丸、散剂服用为佳。
4. 潜在副作用与中毒反应:
过量或使用不当可引起中毒。
中毒症状:主要表现为出血倾向,如恶心、呕吐、腹痛、腹泻、全身广泛性出血(鼻衄、眼结膜出血、咯血、尿血等)、溶血、黄疸等,严重者可因循环衰竭和急性肾功能衰竭而死亡。
5. 法律与生态保护:
尖吻蝮(五步蛇)是国家级保护动物。其药材来源受到严格管控,应通过合法渠道购买,并支持人工养殖替代品,保护野生资源。
总结与严重警告
蕲蛇是一味力量强大、用于攻坚克难的“猛将”型药物。
它对于常规方法难以治愈的顽固性风湿痹痛、中风瘫痪等深伏于筋骨经络的病邪,有独特的疗效。
但它毒性剧烈,性偏温燥,使用不当危害极大。
对普通人的唯一建议就是:绝对远离,仅供专业医生使用。
绝对禁止个人自行购买、炮制和使用蕲蛇。
任何需要使用蕲蛇的情况,都必须在经验丰富的中医师的严格指导和监控下进行。医师会通过精确的辨证、严格的炮制、控制剂量和配伍(常与养血滋阴药同用,以制其燥烈之性)来确保用药安全。
如果出现疑似中毒症状,必须立即停药并紧急就医。
生命安全远重于一切,对待此类有毒中药必须抱有最大的敬畏之心。
[朱夫子] 配方资源来源'朱夫子'网络收集,仅供参考,建议在**中医师辨证指导下**使用,'如有雷同',实属巧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