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橘核是柑橘类水果的种子,虽然微小,但在中医里是一味功效专一的理气散结药,尤其在治疗疝气和乳腺疾病方面有独特疗效。
一、橘核介绍
橘核,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种子。
来源:食用橘子后,收集种子,洗净,晒干。
性状:呈卵形或卵圆形。表面淡黄白色或淡灰白色,光滑,一侧有种脊棱线,一端钝圆,另端渐尖成小柄状。外皮薄而韧,内面有2片子叶,黄绿色,有油性。气微,味苦。
药性:根据中医理论,橘核性平,味苦。归肝、肾经。
核心功效:理气,散结,止痛。
---
二、功效与作用
橘核味苦能降泄,质重下沉,专入肝经,能行肝经之滞气,散厥阴之结聚,其功效非常集中。
1. 理气散结止痛(核心功效)
这是橘核最核心和主要的用途。肝经循行绕过阴器,布于两胁。橘核专于行肝经气滞,散结止痛。
适用于:
疝气疼痛:无论是寒疝、湿热疝还是睾丸肿痛,橘核都是要药。它能疏通肝经气血,缓解坠胀疼痛。常与川楝子、海藻、桃仁等配伍(如著名方剂橘核丸)。
睾丸肿痛:用于急慢性睾丸炎、附睾炎等引起的肿痛。
乳房结块:肝经也布于乳房,橘核能行气散结,用于治疗乳腺增生、乳痈(乳腺炎)初起引起的乳房胀痛、结块。
2. 温经散寒(辅助功效)
在治疗寒疝腹痛时,常通过配伍小茴香等温热药,以增强其温散寒邪、止痛的效果。
【现代药理研究】
现代药理研究表明,橘核可能具有以下作用:
镇痛:对其缓解疝痛、睾丸痛的功效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。
抗炎:有助于减轻睾丸、附睾等部位的炎症反应。
---
三、注意事项与禁忌
橘核虽然相对平和,但作为理气药,仍有其使用禁忌。
1. 适宜人群:
疝气疼痛、睾丸肿痛患者。
肝气郁结导致的乳腺增生、乳房胀痛者。
2. 禁忌人群:
气虚无力者慎用:橘核偏于行气破气,对于本身气短、乏力、中气下陷(如胃下垂、脱肛)者,应谨慎使用,以免耗伤正气。
无气滞者忌用:若无疝气、睾丸肿痛或乳房结块等气滞证候,不宜服用。
阴虚者慎用:其味苦性燥,可能伤阴,故口干咽燥、手足心热的阴虚者慎用。
3. 用法用量:
常规煎服用量为 3~9克。
因其是种子,质地坚硬,用时需要捣碎,以便有效成分煎出。
4. 潜在副作用:
常规剂量使用较为安全。
过量服用可能因其行气之力而耗气。
5. 品质选择:
以颗粒均匀、饱满、色黄白、无杂质、无虫蛀者为佳。
总结
橘核是一味功效专一的中药,就像一位精准的“靶向治疗师”,专门作用于肝经,疏通这条经络上的气机郁结,从而治疗疝气、睾丸肿痛和乳痈。它的作用不像橘皮那样宽泛,而是非常集中和深入。
最重要建议:虽然橘核相对安全,但引起睾丸肿痛和乳房结块的原因很多(如感染、肿瘤等)。出现这些症状,首先应咨询医生明确诊断,排除严重疾病。然后在中医师指导下,判断是否属于肝气郁滞的证型,再决定是否使用橘核及如何配伍,以确保安全有效。切勿自行用药,以免延误病情。
[朱夫子] 配方资源来源'朱夫子'网络收集,仅供参考,建议在**中医师辨证指导下**使用,'如有雷同',实属巧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