茵陈

中药大全 朱夫子 朱夫子中医中药评论
茵陈
茵陈(拉丁名:Artemisiae Scopariae Herba)为菊科植物滨蒿(Artemisia scoparia Waldst. et Kit.)或茵陈蒿(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.)的干燥地上部分,是中医治疗黄疸的要药,具有清利湿热、利胆退黄的功效,在肝胆系统疾病中应用广泛。
 
---
 
 一、中药功效
 
 1. 利胆退黄
- 主治湿热黄疸(急性黄疸型肝炎、胆结石)
- 经典配伍:茵陈蒿汤(配栀子、大黄)
 
 2. 清利湿热
- 用于湿温暑湿、湿疹瘙痒
- 可内服或煎汤外洗
 
 3. 保肝护肝
- 治疗慢性肝炎、脂肪肝
- 现代制剂:茵栀黄注射液
 
 4. 现代研究
- 含6,7-二甲氧基香豆素、绿原酸等,具有:
  - 促进胆汁分泌(利胆作用显著)
  - 保护肝细胞(降低转氨酶)
  - 抗病毒(乙肝病毒)
  - 降血脂(动物实验证实)
 
---
 
 二、注意事项
 
 1. 禁忌人群
- 阴黄证(寒湿黄疸)慎用
- 脾胃虚寒者慎用(症见腹泻怕冷)
- 孕妇慎用(传统认为性偏凉)
 
 2. 使用注意
- 内服剂量:
  - 煎汤:10-30g(退黄可用至60g)
  - 外用适量
- 煎煮方法:
  - 不宜久煎(煮沸15-20分钟)
- 不良反应:
  - 过量可致腹泻
  - 注射液可能引起过敏
 
 3. 药物相互作用
- 不宜与温补药同用(降低药效)
- 避免与利尿剂合用(增强利尿效应)
 
---
 
 三、经典应用
1. 茵陈蒿汤(《伤寒论》)
   - 治湿热黄疸经典方
2. 茵陈五苓散(《金匮要略》)
   - 治湿重于热型黄疸
3. 茵栀黄口服液(现代制剂)
 
---
 
 四、使用建议
1. 品质鉴别:
   - 以质嫩、绵软、灰绿色、香气浓者为佳
2. 采收时节:
   - 春季幼苗称"绵茵陈",效佳
   - 秋季花蕾期称"花茵陈"
3. 储存:
   - 防潮防霉(含挥发油成分)
 
---
 
 五、总结
茵陈是安全有效的利胆药:
✅ 优势:
- 退黄效果确切
- 保肝作用明确
- 资源丰富价廉
 
⚠️ 注意:
- 需辨证使用
- 阴黄证不宜
- 注射液需皮试
 
> 注:本文仅供参考。
> ① 现代研究显示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有效
> ② 春季采收的"绵茵陈"品质最佳
> ③ 治疗黄疸需配合病因治疗
 
---
 
 茵陈与金钱草对比
| 特性       | 茵陈          | 金钱草        |
|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|
| 核心功效   | 利胆退黄      | 利尿排石      |
| 最佳适用   | 肝胆疾病      | 泌尿系统结石  |
| 性味特点   | 微寒          | 微寒          |
| 现代研究   | 抗乙肝病毒    | 抑制结石形成  |
| 安全性     | 较高          | 较高          |

[朱夫子] 配方资源来源'朱夫子'网络收集,仅供参考,建议在**中医师辨证指导下**使用,'如有雷同',实属巧合。

发表我的评论
取消评论
表情

请您填写昵称和验证码!

  • 昵称 (必填)
  • 点击我更换验证码验证码 (必填)

Theme by 朱夫子 © 2021-2025 zhufuzi.com  -  京ICP备14048981号-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