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鸦胆子(拉丁名:Bruceae Fructus)为苦木科植物鸦胆子(Brucea javanica (L.) Merr.)的干燥成熟果实,是常用的清热解毒、截疟止痢药,在痢疾和疟疾治疗中应用广泛,但因毒性较强需谨慎使用。
---
一、中药功效
1. 清热解毒
- 主治热毒血痢、久泻久痢(阿米巴痢疾、慢性结肠炎)
- 可单用或配黄连、木香
2. 截疟杀虫
- 用于疟疾(尤宜间日疟)
- 常配伍常山、青蒿
3. 腐蚀赘疣
- 治疗鸡眼、寻常疣
- 多外用捣敷
4. 现代研究
- 含鸦胆子苦素、油酸等,具有:
- 抗阿米巴原虫(杀灭溶组织阿米巴)
- 抗疟(抑制疟原虫生长)
- 抗肿瘤(诱导癌细胞凋亡)
- 局部腐蚀作用
---
二、注意事项
1. 禁忌人群
- 孕妇禁用(堕胎危险)
- 脾胃虚弱者忌用
- 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
2. 使用注意
- 内服剂量:
- 装胶囊吞服:10-15粒/次(约0.5-2g)
- 不可嚼碎或直接吞服
- 外用方法:
- 用胶布保护周围正常皮肤
- 单次用量≤5粒
- 不良反应:
- 恶心呕吐、腹痛腹泻
- 重者便血、肝肾损伤
3. 药物相互作用
- 不宜与刺激性食物同服
- 避免与肝毒性药物合用
---
三、经典应用
1. 鸦胆子丸(《医学衷中参西录》)
- 治阿米巴痢疾
2. 治疟方(《本草纲目拾遗》)
- 配伍治疟疾
3. 疣瘊膏(含鸦胆子油)
---
四、使用建议
1. 品质鉴别:
- 以粒大、饱满、色黑褐、味极苦者为佳
2. 安全用法:
- 内服必须用胶囊或龙眼肉包裹
- 外用避免接触正常皮肤
3. 储存:
- 防潮防蛀
---
五、总结
鸦胆子是有效的抗寄生虫药:
✅ 优势:
- 抗阿米巴特效
- 兼能抗疟
- 外用治疣
⚠️ 特别警示:
- 严格掌握剂量
- 必须在医师指导下使用
- 出现毒性反应立即停用
> 注:本文仅供参考。
> ① 现代已有更安全的替代药物
> ② 中毒解救:洗胃+护肝治疗
> ③ 2020版《中国药典》规定含油量≥8.0%
---
鸦胆子与白头翁对比
| 特性 | 鸦胆子 | 白头翁 |
|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|
| 核心功效 | 长于抗阿米巴 | 长于抗细菌性痢疾 |
| 用法特点 | 需包裹吞服 | 可煎服 |
| 毒性强度 | 较大 | 较小 |
| 现代应用 | 基本限制使用 | 仍常用 |
| 安全性 | 需严格监护 | 相对安全 |
[朱夫子] 配方资源来源'朱夫子'网络收集,仅供参考,建议在**中医师辨证指导下**使用,'如有雷同',实属巧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