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绵马贯众的中药功效及使用注意事项
一、基本信息
- 来源:鳞毛蕨科植物粗茎鳞毛蕨(Dryopteris crassirhizoma)的干燥根茎和叶柄残基。
- 别名:贯众、野鸡膀子、东北贯众
- 性味归经:
- 味:苦,性微寒;有小毒。
- 归经:归肝、胃经。
- 炮制方法:
- 生用:长于清热解毒,杀虫。
- 炭用(贯众炭):炒炭后缓和毒性,增强止血功效,用于崩漏等出血证。
- 主要产地:主产于黑龙江、吉林、辽宁等东北地区,故又称“东北贯众”。
---
二、功效与临床应用
绵马贯众是中医里一味独特的具有驱虫、清热解毒、凉血止血多重功效的药物。
1. 杀虫
主治:主要用于绦虫、钩虫、蛔虫等肠道寄生虫病。这是其传统且重要的功效。
2. 清热解毒
主治:
风热感冒:尤其用于预防和治疗流行性感冒、流行性脑脊髓膜炎、麻疹等温热疫病,常作为预防用药。
痄腮(流行性腮腺炎)、疮疡肿毒。
现代应用:研究表明其有一定的抗病毒和抗菌作用。
3. 凉血止血
主治:血热妄行引起的吐血、衄血、便血、崩漏等出血证。炒炭后止血作用更佳。
4. 现代药理研究:
主要有效成分为绵马酸类(Filicic acids)、绵马贯众素等,这些也是其毒性来源。
具有显著的驱虫作用(能强烈抑制绦虫)。
对流感病毒、乙脑病毒等有较好的抑制作用。
能收缩子宫,故可用于妇科出血,但孕妇也因此禁用。
---
三、使用注意事项(⚠️ 本品有小毒,需严格控制)
由于其含有驱虫成分绵马酸,毒性较大,现代临床使用已非常谨慎。
1. 禁忌人群
孕妇绝对禁用:因其能收缩子宫,有引发流产的危险。
脾胃虚寒者慎用:症见脘腹冷痛、大便稀溏者不宜使用。
小儿、体弱者慎用:因其毒性,需在医师指导下减量使用。
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。
2. 用量控制(严格遵循医嘱)
煎服用量:5-10克。切勿自行超量。
驱虫用量:需研末服用,但因毒性大,现已很少用于驱虫。
外用适量。
3. 中毒反应与解救
中毒症状:过量服用可引起恶心、呕吐、腹泻、腹痛,严重者可出现黄疸、视力障碍、甚至谵妄、昏迷、呼吸衰竭。
处理:立即停药,并紧急就医。中毒后严禁食用油腻食物,因其可促进毒素吸收。
4. 配伍禁忌
不宜与泻下药同用,以免加重肠道反应。
---
四、常见配伍
预防时疫感冒:绵马贯众 + 金银花 + 板蓝根 + 甘草
血热崩漏:贯众炭 + 侧柏叶 + 生地榆
肠道寄生虫(现已少用):绵马贯众 + 槟榔 + 雷丸(需专业医师指导)
---
五、鉴别与品种注意
正品特征:根茎呈长倒卵形,略弯曲。表面黄棕色至黑棕色,密被排列整齐的叶柄残基和鳞片。叶柄残基断面有黄色维管束5-13个,环列。气特异,味初淡而微涩,后渐苦、辛。
重要提示:“贯众”一名来源复杂,全国有近30种植物作“贯众”使用,如紫萁贯众、狗脊贯众等。唯绵马贯众驱虫作用最强,但毒性也最大。使用时必须明确品种,不可混淆。
---
重要警告与总结
1. 毒性显著,谨慎使用:绵马贯众是中药中有明确毒性的品种之一,绝对不可作为养生保健品自行服用。其使用必须在经验丰富的中医师指导下进行,且严格控量。
2. 孕妇禁用:这是铁律,因其对子宫有兴奋作用,可能导致流产。
3. 功效特殊,已被替代:其核心的“驱虫”功效因毒性问题,现已多被更安全的西药驱虫药替代。目前其主要价值在于炒炭后用于止血和配伍用于预防时疫。
4. 分清品种:切勿将其他品种的“贯众”与毒性较大的“绵马贯众”混淆。
总结:绵马贯众是一味“功毒并存”的特色中药,虽有良好的驱虫、解毒、止血之功,但其毒性限制了其临床应用。现代中医已极少用于驱虫,主要用于炮制后止血和在特定方剂中用于预防瘟疫。普通民众应了解其毒性,远离自行使用。
[朱夫子] 配方资源来源'朱夫子'网络收集,仅供参考,建议在**中医师辨证指导下**使用,'如有雷同',实属巧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