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紫珠叶的中药功效及使用注意事项
一、基本信息
- 来源:马鞭草科植物杜虹花(Callicarpa formosana)或华紫珠(C. cathayana)等的干燥叶。
- 别名:紫珠草、止血草、螃蟹目
- 性味归经:
- 味:苦、涩,性凉。
- 归经:归肝、肺、胃经。
- 炮制方法:
- 生用:除去杂质,洗净,切段,干燥。
- 主要产地: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台湾、广西、广东等地。
---
二、功效与临床应用
紫珠叶以其“收敛止血,清热解毒”的功效而著称,是中医止血的要药,尤善于治疗体内外各种出血。
1. 收敛止血 (核心功效)
主治:多种内外出血证。其收敛止血力强,且兼有活血作用,具有“止血而不留瘀”的特点。
咯血、衄血、吐血、尿血、便血:用于肺、胃、肠道、泌尿系统出血。
崩漏:用于妇科子宫出血。
外伤出血:研末外敷,是治疗创伤出血的良药。
2. 清热解毒
主治:痈肿疮毒,毒蛇咬伤,水火烫伤。外用内服均可。
3. 现代药理研究:
含黄酮类、缩合鞣质、酚类、糖类等。
具有促进血小板聚集、缩短出血和凝血时间的作用。
对金黄色葡萄球菌、溶血性链球菌等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。
---
三、使用注意事项
紫珠叶药性相对平和,但作为收敛止血之品,使用时仍需注意。
1. 禁忌人群
瘀血所致的出血慎用:因其性收敛,恐有留瘀之弊。需配伍活血药同用。
孕妇慎用。
2. 用量控制
煎服用量:10-15克,鲜品可用至30-60克。
研末吞服:每次1.5-3克。
外用适量,研末敷或鲜品捣敷。
3. 特殊提示
止血妙药:紫珠叶止血效果显著,素有“止血草”之称,是中医止血的良药。
---
四、常见配伍
各种出血:紫珠叶 + 仙鹤草 + 侧柏叶 + 血余炭
肺胃出血:紫珠叶研末,每次吞服3克。
外伤出血:紫珠叶(研粉) + 三七(研粉),外敷伤口。
疮痈肿毒:紫珠叶(鲜品) + 蒲公英(鲜品),捣烂外敷。
---
五、食疗小方(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)
紫珠草蛋:紫珠叶10克,鸡蛋1个。将紫珠叶煎水取汁,用药汁煮鸡蛋,吃蛋喝汤。适用于痔疮出血、妇女崩漏等慢性出血证。
---
重要提示与总结
1. 止血专药:紫珠叶是治疗多种出血证的特效药,其收敛止血力强,且兼能清热解毒。
2. 止血不留瘀:因其兼有活血作用,故止血而无留瘀之弊,是一味优良的止血药。
3. 内服外用:内服可治内脏出血,外用可治外伤出血,应用广泛。
4. 辨证使用:适用于各种出血证,但对于瘀血出血需配伍活血药。
总结:紫珠叶是一味功效卓著的收敛止血药,兼能清热解毒。它就像一位高效的“消防员”,能迅速扑灭体内的出血之火。使用时只需把握其主治出血证的原则,并注意瘀血出血者需配伍活血药,即可安全有效地发挥其疗效。
[朱夫子] 配方资源来源'朱夫子'网络收集,仅供参考,建议在**中医师辨证指导下**使用,'如有雷同',实属巧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