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蓖麻子的中药功效及使用注意事项
一、基本信息
- 来源:大戟科植物蓖麻(Ricinus communis L.)的干燥成熟种子。
- 别名:大麻子、红大麻子、草麻
- 性味归经:
- 味:甘、辛,性平;有大毒。
- 归经:归大肠、肺经。
- 炮制方法:
- 制霜:取净蓖麻子仁,炒热,压去油脂,制成蓖麻子霜,以降低毒性,缓和泻下作用。生品禁止内服。
- 主要产地: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。
---
二、功效与临床应用
蓖麻子毒性剧烈,其功效以“泻下通滞,消肿拔毒”为主。因其毒性大,现代临床严禁内服,仅限外用。
1. 泻下通滞(已被禁止内服)
历史用法:曾用于肠内积滞,便秘。但因毒性过大,现已绝对禁止内服。
2. 消肿拔毒(核心应用)
主治:痈疽肿毒,瘰疬,喉痹,疔疮。外用能拔毒排脓,是治疗疮疡的要药。
常捣烂外敷,或制成油膏、硬膏(如蓖麻子膏)使用。
3. 现代应用:
工业上主要用于提取蓖麻油(经高温处理破坏毒性后作泻下药)。
药用仅限于外科外用。
4. 现代药理研究:
含蓖麻毒蛋白、蓖麻碱、脂肪油(蓖麻油)等。蓖麻毒蛋白是主要毒性成分,毒性极强。
蓖麻毒蛋白能抑制蛋白质合成,对细胞有强烈毒性。
---
三、使用注意事项(⚠️ 有大毒,严禁内服)
蓖麻子是目前已知毒性最强的植物种子之一,使用时必须极度谨慎,严格遵循“外用、微量、防误食”的原则。
1. 绝对禁忌
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绝对禁用(无论外用内服)。
儿童绝对禁用。
严禁内服:生品或未经严格去毒处理的制品绝对禁止口服。
皮肤破损处禁止外用:以免大量吸收中毒。
2. 外用注意事项
严格控制用量和面积:只能极小面积、短期使用。
密切观察反应:外用也可能经皮肤吸收引起中毒,需密切观察。
3. 中毒反应与解救(极其危险,致死剂量小)
中毒剂量:成人约2-20粒,儿童2-7粒即可致死。
中毒症状(潜伏期数小时至3天):
初期:恶心、呕吐、腹痛、腹泻(血样便)、头痛。
中期:脱水、电解质紊乱、溶血、黄疸、血红蛋白尿。
后期:抽搐、昏迷、循环衰竭、肾功能衰竭,多在中毒后6-8天因多器官衰竭死亡。
处理:立即紧急送医! 无特效解毒药,需进行洗胃、导泻、补液、保护肝肾等综合抢救。
---
四、常见配伍(仅限外用)
痈疽肿毒:蓖麻子(去壳) + 松香 + 乳香(捣烂外敷)
面神经麻痹:蓖麻子(去壳)捣烂,外敷患侧(需在医师指导下进行)。
---
重要警告与总结
1. 剧毒药物,远离内服:蓖麻子不是内服药,绝对禁止内服。其毒性剧烈,极小剂量即可致命。
2. 严格限于外用:即使外用,也必须在医师指导下,极度谨慎地小面积、短期使用,并严防儿童接触。
3. 管理严格:蓖麻子属于毒性中药管理品种,其销售和使用受到严格管制。
4. 认识毒性,防止误食:公众需认识其严重毒性,切勿将其当作普通油料或药物使用,家长需防止儿童误食。
总结:蓖麻子是一味“功峻毒烈”的外用专药,其强大的消肿拔毒功效与巨大的毒性并存。现代它的唯一合法且相对安全的用途是作为外用药治疗疮疡肿毒,且需极度谨慎。普通民众只需了解其毒性,绝对避免内服和自行外用,并将任何涉及蓖麻子的使用交由专业医疗人员处理。任何情况下的误服都必须作为急症立即送医。
[朱夫子] 配方资源来源'朱夫子'网络收集,仅供参考,建议在**中医师辨证指导下**使用,'如有雷同',实属巧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