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蒺藜的中药功效及使用注意事项
一、基本信息
- 来源:蒺藜科植物蒺藜(Tribulus terrestris L.)的干燥成熟果实。
- 别名:白蒺藜、刺蒺藜、硬蒺藜、三角刺
- 性味归经:
- 味:辛、苦,性微温;有小毒。
- 归经:归肝经。
- 炮制方法:
- 生用:长于平肝解郁,祛风明目,散结祛瘀。
- 炒用:炒后缓和辛散之性,长于活血祛风。
- 盐炙:引药入肾,增强补肾固精作用。
- 主要产地: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,主产于河南、河北、山东、安徽、江苏等地。
---
二、功效与临床应用
蒺藜是“平肝解郁,活血祛风,明目,止痒”的常用药,其特点在于辛散苦泄,专入肝经。
1. 平肝潜阳
主治:肝阳上亢之头晕目眩,头痛(如高血压病)。能平抑上亢之肝阳。
常与钩藤、菊花、白芍等同用。
2. 疏肝解郁
主治:肝气郁结之胸胁胀痛,乳闭胀痛。能疏泄肝气郁结。
常与柴胡、香附、青皮等同用。
3. 活血祛风
主治:风疹瘙痒,白癜风。能祛风活血止痒。
常与防风、荆芥、地肤子等同用。
4. 明目
主治:风热目赤翳障。能疏散肝经风热而明目退翳。
常与菊花、决明子、蔓荆子等同用。
5. 现代药理研究:
- 含蒺藜皂苷、黄酮类、生物碱等。
- 具有降压、利尿、抗动脉硬化、抗衰老、性强壮作用。
- 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、大肠杆菌等。
---
三、使用注意事项(⚠️ 有小毒,耗气伤血)
蒺藜性偏辛散,且有小毒,久服易耗伤气血,使用时需注意。
1. 禁忌人群
血虚气弱者及孕妇慎用:其辛散之性易耗伤气血,孕妇用之恐动胎气。
阴虚火旺者慎用。
2. 用量控制
煎服用量:6-10克。
不宜长期大量服用。
3. 特殊提示
品种辨析:需与沙苑子(又名潼蒺藜、沙苑蒺藜)区别。沙苑子为豆科植物,性味甘温,功偏补肾固精,养肝明目,无毒。二者功效不同,不可混淆。
---
四、常见配伍
肝阳上亢:蒺藜 + 钩藤 + 菊花 + 石决明
肝郁胁痛:蒺藜 + 柴胡 + 白芍 + 枳壳
风疹瘙痒:蒺藜 + 防风 + 荆芥 + 蝉蜕
目赤翳障:蒺藜 + 菊花 + 木贼 + 青葙子
---
五、食疗小方(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)
蒺藜茶:蒺藜10克,冰糖适量。开水冲泡代茶饮。适用于肝阳上亢之头晕头痛。
---
重要提示与总结
1. 肝经专药:蒺藜专入肝经,既能平肝阳,又能疏肝郁,是治疗肝系疾病的要药。
2. 有小毒慎用:其有小毒,辛散之性易耗气伤血,故血虚气弱及孕妇需慎用,不宜久服。
3. 分清品种:务必与沙苑子(潼蒺藜) 区分开,二者名称易混,但功效迥异。
4. 辨证使用:适用于肝郁、肝阳上亢及风邪袭扰之证,对于气血亏虚者需配伍补益药。
总结:蒺藜是一味功效独特的平肝疏肝、祛风明目药。它就像一位针对肝经的“调解员”,能平亢、能解郁、能祛风。使用时只需把握其主治肝经病变的原则,并注意其耗气之弊及孕妇慎用,即可安全有效地发挥其疗效。
[朱夫子] 配方资源来源'朱夫子'网络收集,仅供参考,建议在**中医师辨证指导下**使用,'如有雷同',实属巧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