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蜂蜡的中药功效及使用注意事项
一、基本信息
- 来源:蜜蜂科昆虫中华蜜蜂(Apis cerana Fabricius)或意大利蜂(Apis mellifera Linnaeus)分泌的蜡质,经精制而成。
- 别名:黄蜡、蜜蜡、白蜡(经漂白者)
- 性味归经:
- 味:甘,性微温。
- 归经:归脾、胃、大肠经。
- 炮制方法:
- 精制:将蜂巢置水中加热熔化,除去上层泡沫杂质,趁热过滤,放冷,蜂蜡即凝结成块,浮于水面,取出即为黄蜡。黄蜡再经熬炼、脱色等加工,即成白蜡。
- 主要产地:全国养蜂地区均有生产。
---
二、功效与临床应用
蜂蜡主要作为辅料用于制作丸剂、膏药,其本身具有“收涩,敛疮,生肌,止痛”的功效。
1. 收涩,敛疮,生肌 (核心功效)
主治:溃疡不敛,臁疮,创伤,烫伤。能促进创面愈合,保护皮肤黏膜。
常作为膏药、油膏的基质,如与生地、当归、紫草等制成生肌玉红膏。
2. 解毒止痛
主治:痢疾。古方有用以治痢。
3. 现代应用:
- 主要作为药物赋形剂:用于制作丸剂(取其有粘合作用,可使药丸光滑坚固)、软膏、硬膏、栓剂。
- 作为食品添加剂(被膜剂)、化妆品原料。
4. 现代药理研究:
- 主含酯类(如软脂酸蜂花酯)、游离酸类、烃类及少量维生素A、色素等。
- 具有抗菌、防腐、润滑作用。
---
三、使用注意事项
蜂蜡药性平和,无毒,但作为赋形剂使用时需注意其特性。
1. 禁忌人群
湿热泻痢初起者慎服(古方虽有用以治痢,但现代少用)。
2. 用量控制
内服:溶化和服,5-10克。现代临床极少内服。
外用适量,常熔化调敷。
3. 特殊提示
区分黄蜡与白蜡:黄蜡为未经漂白的原蜡,多供药用;白蜡为漂白后的精制蜡,多用于化妆品工业。药用以黄蜡为佳。
作为辅料:其在中药制剂中主要起定型、保护、缓释的作用,本身治疗作用较弱。
---
四、常见配伍(多作为基质)
疮疡溃后不敛:蜂蜡(熔化) + 当归 + 白芷 + 紫草 + 血竭(制成生肌玉红膏)
痢疾(古方):蜂蜡 + 阿胶 + 黄连 + 当归
---
五、食疗应用(古方)
仲景调气饮:古方治赤白痢,少腹痛不可忍,后重,或面青手足俱变者。用黄蜡三钱,阿胶三钱。同熔化,入黄连末五钱,搅匀,分三次热服。
---
重要提示与总结
1. 外科辅料要药:蜂蜡在中药里最重要的角色是作为外用膏剂、内服丸剂的基质,起到赋形和缓释的作用。
2. 药性平和:其本身药性温和,收涩生肌,但治疗力较弱,常需配伍其他药物使用。
3. 现代应用:其药用价值主要体现在制药工业上,作为天然的药物载体和包埋材料。
4. 安全无毒:蜂蜡是安全的食品和药品添加剂,但内服治疗作用有限。
总结:蜂蜡是一味特殊的药材,它更像是一位“幕后英雄”或“优秀的后勤保障”,虽不直接冲锋陷阵(直接治疗作用不强),但却是制作许多丸剂、膏药不可或缺的优质辅料,保证了药物的形态和缓慢释放。它安全、温和,在中医药和外用药制剂中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。
[朱夫子] 配方资源来源'朱夫子'网络收集,仅供参考,建议在**中医师辨证指导下**使用,'如有雷同',实属巧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