蜂蜜

中药大全 朱夫子 朱夫子中医中药评论
蜂蜜
 蜂蜜的中药功效及使用注意事项
 
 一、基本信息
- 来源:蜜蜂科昆虫中华蜜蜂(Apis cerana Fabricius)或意大利蜂(Apis mellifera Linnaeus)所酿的蜜。
- 别名:白蜜、食蜜、蜜糖、蜂糖
- 性味归经:
  - 味:甘,性平。
  - 归经:归肺、脾、大肠经。
- 炮制方法:
  - 生用:过滤后即用。长于清热、润燥、解毒。
  - 炼蜜:加热熬炼至一定程度后使用。长于补中、缓急、润肺,并作为丸剂的赋形剂,有矫味、粘合、缓释作用。
- 主要产地: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生产。
 
---
 
 二、功效与临床应用
 
蜂蜜是“补中,润燥,止痛,解毒”的食疗佳品,药食同源,应用极其广泛。
 
1.  补中缓急止痛
       主治:脾胃虚弱,脘腹疼痛。能补益脾胃,缓解疼痛。
           常与白芍、甘草等同用,如芍药甘草汤加蜂蜜。
 
2.  润燥
       主治:
           肺燥干咳,虚劳久咳:能润肺止咳。
           肠燥便秘:能润肠通便,尤其适合老年人、体虚者及产后便秘。
 
3.  解毒
       主治:解乌头类药物毒性,外用治疮疡、烫伤。能缓解药物毒性,促进溃疡愈合。
 
4.  调和药性
       作为丸剂、膏剂的赋形剂,能矫味、粘合、延长药效。
 
5.  现代药理研究:
    - 含葡萄糖、果糖(约占70%)、多种氨基酸、维生素、矿物质、酶类(如淀粉酶、转化酶)、有机酸等。
    - 具有促进组织再生、抗菌(抑制革兰氏阳性菌)、通便、增强免疫力等作用。
    - 能中和毒素,缓解疼痛。
 
---
 
 三、使用注意事项
 
蜂蜜虽为平补之品,但使用时仍需注意其食性。
 
1.  禁忌人群
       湿热痰滞,脘腹胀满,便溏泄泻者慎服:其甘缓滋腻,易助湿滞气,加重症状。
       糖尿病患者慎用,或在医生指导下严格控制用量。
       一岁以下婴儿禁用:因蜂蜜可能含有肉毒杆菌孢子,婴儿肠道菌群不完善,易引起中毒。
 
2.  用量控制
       煎服或冲服:15-30克。
 
3.  特殊提示
       忌用沸水冲服:应用温开水或凉开水冲服,以免破坏其中的酶类等活性成分。
       反葱:传统认为蜂蜜不宜与生葱同食。
 
---
 
 四、常见配伍
   虚劳咳嗽:蜂蜜 + 人参 + 生地黄 + 茯苓(琼玉膏)
   肠燥便秘:蜂蜜(冲服) + 火麻仁 + 当归 + 黑芝麻
   胃脘疼痛:蜂蜜 + 白芍 + 甘草 + 陈皮
   乌头中毒:蜂蜜(内服)可缓解症状。
 
---
 
 五、食疗应用(药食同源)
蜂蜜是极佳的保健食品和调味品:
   蜂蜜水:最经典的用法,润肠通便,滋润肌肤。
   蜜炙中药:如蜜炙甘草、蜜炙麻黄,可增强润肺止咳等功效。
   烘焙调味:代替部分糖类,增加风味和营养。
 
---
 
 重要提示与总结
 
1.  平补润燥佳品:蜂蜜性质平和,能补益脾胃、润肺肠,是日常保健的良品,尤其适合干燥季节和体质偏虚者。
2.  解毒良药:能解乌头毒,外用能促进伤口愈合。
3.  忌湿忌婴:痰湿内盛、便溏者及一岁以下婴儿是其主要禁忌人群。
4.  正确冲泡:切忌用滚烫开水冲泡,以免破坏营养。
 
总结:蜂蜜是一味功效多样、药食两用的佳品。它就像一位“温和的滋养者”,能补中、润燥、解毒、止痛。使用时只需注意其助湿碍脾的特性,避开禁忌人群,并掌握正确的冲泡方法,即可安全地享受其带来的甜蜜与健康。

[朱夫子] 配方资源来源'朱夫子'网络收集,仅供参考,建议在**中医师辨证指导下**使用,'如有雷同',实属巧合。

发表我的评论
取消评论
表情

请您填写昵称和验证码!

  • 昵称 (必填)
  • 点击我更换验证码验证码 (必填)

Theme by 朱夫子 © 2021-2025 zhufuzi.com  -  京ICP备14048981号-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