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蓼大青叶的中药功效及使用注意事项
一、基本信息
- 来源:蓼科植物蓼蓝(Polygonum tinctorium Ait.)的干燥叶。
- 别名:靛青叶、蓝靛叶、大青叶(注意: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叶也作“大青叶”用,二者不同)
- 性味归经:
- 味:苦,性寒。
- 归经:归心、胃经。
- 炮制方法:
- 生用:夏季枝叶茂盛时采收,除去杂质,及时干燥。
- 主要产地:河北、山东、辽宁、山西、陕西等地。
---
二、功效与临床应用
蓼大青叶是“清热解毒,凉血消斑”的良药,尤其善于治疗温病发热、发斑。
1. 清热解毒,凉血消斑 (核心功效)
主治:
温病发热,发斑发疹:能清热凉血,解毒化斑,为治温病热入血分之要药。
喉痹咽痛,口疮,丹毒,痈肿:能清热解毒,利咽消肿。
常与栀子、犀角(现用水牛角代)等同用,如犀角大青汤。
2. 现代药理研究:
- 含靛蓝、靛玉红、色胺酮、β-谷甾醇等。
- 具有抗菌、抗病毒、抗炎、解热、保肝作用。
-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、甲型链球菌、脑膜炎球菌、痢疾杆菌等有抑制作用。
- 靛玉红有抗肿瘤作用。
---
三、使用注意事项
蓼大青叶药性大寒,易于伤阳,使用时需注意。
1. 禁忌人群
脾胃虚寒者忌服:症见食欲不振、腹部冷痛、大便稀溏者不宜使用。
非实热毒盛者不宜使用。
2. 用量控制
煎服用量:9-15克。
外用适量。
3. 不良反应
常规剂量下少见。
过量服用可能因寒凉之性导致胃部不适、食欲减退。
---
四、常见配伍
温毒发斑:蓼大青叶 + 水牛角 + 栀子 + 淡豆豉(犀角大青汤加减)
喉痹咽痛:蓼大青叶 + 玄参 + 山豆根 + 桔梗
口疮:蓼大青叶(煎汤)含漱。
丹毒痈肿:蓼大青叶(鲜品)捣敷,或 + 蒲公英 + 紫花地丁(煎服)。
---
五、食疗小方(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)
大青叶茶:蓼大青叶10克,冰糖适量。开水冲泡代茶饮。适用于预防流行性感冒、咽喉肿痛。
---
重要提示与总结
1. 温病要药:蓼大青叶是治疗温病发热、发斑的重要药物,清热解毒、凉血消斑之力较强。
2. 药性大寒:其性大寒,易于损伤脾胃阳气,因此脾胃虚寒、食少便溏者不宜使用。
3. 品种辨析:需与十字花科菘蓝叶(也作大青叶)区别,二者功效相似,常混用,但为不同植物。
4. 辨证使用:适用于热入血分之实热证,对于虚热证或寒证不宜。
总结:蓼大青叶是一味功效卓著的清热解毒、凉血消斑药。它就像一位深入血分的“清道夫”,能有效地清除血分的热毒,化斑止血。使用时只需把握其主治血热毒盛的原则,并注意脾胃虚寒者忌用,即可安全有效地发挥其疗效。
[朱夫子] 配方资源来源'朱夫子'网络收集,仅供参考,建议在**中医师辨证指导下**使用,'如有雷同',实属巧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