漏芦

中药大全 朱夫子 朱夫子中医中药评论
漏芦
漏芦是一味常用的清热解毒药,尤其在治疗乳腺疾病方面有着独特的地位。
 
 一、漏芦介绍
 
漏芦,这个名字形象地描述了其功效:“漏”指通利、穿透,“芦”指根茎,合指其具有通利泄下、穿透消肿的作用。
 
   来源:主要为菊科植物祁州漏芦的干燥根。
   性状:根呈圆锥形或破裂成片块状。表面暗棕色或黑棕色,粗糙,有纵沟及菱形的网状裂隙。外皮易剥落。质地轻脆,易折断,断面不整齐,中心常因腐烂而呈星状裂隙,显灰黑色或棕黑色。气特异,味微苦。
   药性:根据中医理论,漏芦性寒,味苦。归胃经。
   核心功效:清热解毒,消痈散结,通经下乳,舒筋通脉。
 
---
 
 二、功效与作用
 
漏芦苦能泄降,寒能清热,尤其善于入胃经,而乳房属胃,故其为治疗乳痈(急性乳腺炎)的要药。
 
1.  清热解毒,消痈散结(核心功效)
       这是漏芦最核心的用途。它善于消散痈肿,特别是乳痈(急性乳腺炎),症见乳房红肿热痛、乳汁不通。常与蒲公英、瓜蒌、牛蒡子等配伍(如《和剂局方》中的漏芦散)。
       也用于其他疮痈肿毒,如痄腮(流行性腮腺炎)、瘰疬(淋巴结结核)、痔疮等。
 
2.  通经下乳(用于产后乳汁不下)
       漏芦能通利血脉,促使乳汁排出。适用于产后乳汁不下、乳房胀痛,尤其适用于因热毒壅滞、经脉不通所致的乳汁不通。常与王不留行、穿山甲等通乳药同用。
 
3.  舒筋通脉
       能通行经脉,可用于风湿痹痛,关节不利,筋脉拘挛等症。
 
【现代药理研究】
现代科学发现漏芦具有以下作用:
   抗氧化:其含有的噻吩类、蜕皮甾酮等成分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。
   保肝:对实验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。
   抗动脉粥样硬化:能降低血脂,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。
   增强免疫:能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。
   抗菌抗炎: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,并能抑制炎症反应。
 
---
 
 三、注意事项与禁忌
 
漏芦性寒泄利,使用时需注意其适应证和禁忌。
 
1.  适宜人群:
       急性乳腺炎(乳痈)患者。
       产后乳汁不通、乳房胀痛(属热证者)。
       疮痈肿毒、腮腺炎患者。
 
2.  禁忌人群:
       气虚、脾胃虚寒者忌服:漏芦性寒,易伤阳气,故表现为食欲不振、大便稀溏、腹部冷痛、乏力者应慎用或忌用。
       孕妇慎用或忌用:其性下行,有通利之性,恐有动胎、滑胎之风险。
       疮疡属阴证者忌用:痈疽破溃后,日久不敛,表现为平塌、色暗、不痛或微痛,属于虚寒阴证者,不宜使用寒凉的漏芦。
       无实火者忌用:本品为泻实热之药,无热毒壅滞者不宜使用。
 
3.  用法用量:
       常规煎服用量为 5~9克。外用适量,研末调敷或煎水洗。
 
4.  潜在副作用:
       过量服用可能因其寒凉之性而损伤脾胃,导致腹痛、腹泻。
       部分人可能对其过敏。
 
5.  品质选择:
       以条粗、质坚、色灰黑、不碎裂者为佳。
 
 总结
 
漏芦是一味功效强劲的“通利”之药,是治疗热毒壅盛、经脉阻塞所致乳痈、疮肿和乳汁不下的良药。它像一把疏通管道的利器,能有效地清除热毒,打通壅堵。
 
最重要建议:漏芦的通乳作用仅适用于热毒壅滞的实证。对于产后因气血虚弱而无乳可下的虚证,绝不能使用漏芦,否则会进一步耗伤气血。因此,使用漏芦必须在中医师指导下进行,准确辨证,确保药证相符,才能安全有效地发挥其功效。切勿自行用药。

[朱夫子] 配方资源来源'朱夫子'网络收集,仅供参考,建议在**中医师辨证指导下**使用,'如有雷同',实属巧合。

发表我的评论
取消评论
表情

请您填写昵称和验证码!

  • 昵称 (必填)
  • 点击我更换验证码验证码 (必填)

Theme by 朱夫子 © 2021-2025 zhufuzi.com  -  京ICP备14048981号-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