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葶苈子的中药功效及使用注意事项
一、基本信息
- 来源:十字花科植物播娘蒿(Descurainia sophia)或独行菜(Lepidium apetalum)的干燥成熟种子。前者称“南葶苈子”,后者称“北葶苈子”。
- 别名:丁历、大适、狗荠
- 性味归经:
- 味:辛、苦,性大寒。
- 归经:归肺、膀胱经。
- 炮制方法:
- 生用:泻肺平喘力猛,用于实证。
- 炒用:炒后药性稍缓,并可矫味,利于服用。
- 主要产地:华北、东北、华东、西北等地。
---
二、功效与临床应用
葶苈子药力峻猛,是中医“泻肺平喘、利水消肿”的猛将,专治痰水壅盛之实证。
1. 泻肺平喘
主治:痰涎壅盛,喘咳不得平卧。其性寒凉,能泻肺中水饮痰火,尤其适用于实证、热证的喘咳,如:
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
支气管哮喘
肺心病心力衰竭所致的喘促
特点:作用峻猛,有“斩关夺门”之势,非实证不用。
2. 利水消肿
主治:胸腹积水,小便不利。能通调水道,下输膀胱,引导肺中水液下行从小便而出。
胸水(胸腔积液)
腹水(肝硬化腹水)
水肿(全身性水肿,属实证者)
3. 现代药理研究:
含强心苷类(如七里香苷甲)、脂肪油、芥子苷。
具有强心利尿作用:能增强心肌收缩力,增加心输出量,并肾血流量增加而利尿。这是其治疗心源性水肿的现代药理学基础。
有抗菌作用。
---
三、使用注意事项(⚠️ 药性峻烈,需严格辨证)
葶苈子泻肺逐水力猛,易伤正气,使用时必须格外谨慎。
1. 绝对禁忌人群
肺虚喘咳、脾虚肿满、膀胱气虚者绝对禁用:本品专泻实证,用于虚证会重伤正气,导致病情恶化。
孕妇禁用:其峻泻之力恐伤胎元。
2. 慎用人群
体质虚弱者慎用:即使有实邪,也需配伍扶正之品。
3. 用量控制(必须严格遵医嘱)
煎服用量:3-10克,宜包煎,防止药材混悬于药液中刺激咽喉。
因其力猛,通常中病即止,不宜久服。
4. 不良反应
过量服用可导致腹泻、腹痛、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。
长期或大量使用可能耗伤肺脾之气,出现气短、乏力、食欲不振等。
---
四、常见配伍
痰涎壅盛之喘咳:葶苈子 + 大枣(葶苈大枣泻肺汤)。大枣能缓和葶苈子的峻烈之性,保护脾胃。
胸腹积水:葶苈子 + 防己 + 椒目 + 大黄(已椒苈黄丸)
水肿小便不利(实证):葶苈子 + 泽泻 + 茯苓皮
心力衰竭水肿:葶苈子(现代常与附子、黄芪等强心益气药配伍使用)
---
重要警告与总结
1. 泻肺猛药,非实不用:葶苈子是治疗痰水壅塞肺腑实证的“攻坚”药物,绝不能用于虚证咳喘或水肿。辨证错误,后果严重。
2. 大枣佐制:经典配伍“葶苈大枣泻肺汤”体现了中医用大枣的甘缓来制约葶苈子峻烈之性的智慧,是安全有效使用的典范。
3. 中病即止:一旦痰水消退,喘平肿消,就应减量或停用,继而改用调理之方,不可久服。
4. 必须在医师指导下使用:由于其药力峻猛和严格的适应证,绝对禁止普通人自行购买服用。
总结:葶苈子是一味功专力猛的中药,犹如一名擅长攻坚的猛将,在应对“痰水壅肺”之危急重证时能发挥奇效。但其使用有严格的“门槛”——必须是实证、热证。对于普通咳嗽或体虚水肿,它不仅无效,反而有害。它的应用充分体现了中医“辨证论治”和“配伍减毒”的精髓。
[朱夫子] 配方资源来源'朱夫子'网络收集,仅供参考,建议在**中医师辨证指导下**使用,'如有雷同',实属巧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