蒲公英

中药大全 朱夫子 朱夫子中医中药评论
蒲公英
 蒲公英的中药功效及使用注意事项
 
 一、基本信息
- 来源:菊科植物蒲公英(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.-Mazz.)、碱地蒲公英(Taraxacum borealisinense Kitam.)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全草。
- 别名:婆婆丁、黄花地丁、奶汁草
- 性味归经:
  - 味:苦、甘,性寒。
  - 归经:归肝、胃经。
- 炮制方法:
  - 生用:除去杂质,洗净,切段,干燥。
- 主要产地: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。
 
---
 
 二、功效与临床应用
 
蒲公英是“清热解毒,消肿散结,利尿通淋”的良药,尤其善于治疗痈肿疔毒,是中医外科之要药。
 
1.  清热解毒,消肿散结 (核心功效)
       主治:
           痈肿疔毒,乳痈,肺痈,肠痈:解毒力强,为治疗热毒疮疡之要药,尤善治乳痈(急性乳腺炎)。
           咽喉肿痛,目赤肿痛。
           常与金银花、野菊花、紫花地丁等同用,如五味消毒饮。
 
2.  利尿通淋
       主治:热淋涩痛,黄疸。能利湿通淋,清热退黄。
 
3.  清肝明目
       主治:肝火上炎引起的目赤肿痛。
 
4.  现代药理研究:
    - 含蒲公英甾醇、胆碱、菊糖、果胶等。
    - 具有广谱抗菌作用,对金黄色葡萄球菌、溶血性链球菌等有较强抑制作用。
    - 具有保肝、利胆、抗胃溃疡、抗肿瘤、免疫调节等作用。
 
---
 
 三、使用注意事项
 
蒲公英药性寒凉,易于伤阳,使用时需注意对证。
 
1.  禁忌人群
       阳虚外寒、脾胃虚弱者慎用:症见食欲不振、腹部冷痛、大便稀溏者不宜使用。
       阴疽漫肿无头者忌用。
 
2.  用量控制
       煎服用量:10-15克,大剂量可用至30克。
       外用适量,鲜品捣敷或煎汤熏洗。
 
3.  不良反应
       常规剂量下少见。
       过量服用可能因寒凉之性导致胃部不适、食欲减退、轻度腹泻。
       偶见皮肤过敏反应(外用)。
 
---
 
 四、常见配伍
   痈肿疔毒:蒲公英 + 金银花 + 野菊花 + 紫花地丁(五味消毒饮)
   乳痈:蒲公英(鲜品) + 忍冬藤 + 瓜蒌 + 牛蒡子
   热淋:蒲公英 + 车前草 + 白茅根 + 石韦
   黄疸:蒲公英 + 茵陈 + 栀子 + 大黄
 
---
 
 五、食疗应用(药食同源)
蒲公英是卫生部认定的药食两用植物,应用广泛:
   蒲公英茶:用于清热解暑,预防感冒。
   凉拌蒲公英:鲜品焯水后凉拌,清热爽口。
   蒲公英馅:做饺子、包子馅,别具风味。
 
---
 
 重要提示与总结
 
1.  疮家圣药:蒲公英是治疗热毒疮疡,尤其是乳痈的特效药,是中医外科的常用要药。
2.  药食同源,安全可靠:作为食物,它安全平和;作为药物,它功效明确。是现代人保健的良品。
3.  药性寒凉:其性大寒,易于损伤脾胃阳气,因此脾胃虚寒、食少便溏者不宜使用。
4.  辨证使用:适用于阳证、热证的疮疡(红、肿、热、痛),对于阴证、寒证的疮疡(漫肿无头、皮色不变)绝对禁用。
 
总结:蒲公英是一味功效卓著的清热解毒药,是治疗热毒疮痈,尤其是乳痈的“靶向药”。它就像一名精锐的“消防员”,能迅速扑灭体内的热毒之火。使用时只需把握其主治阳热疮疡的原则,并注意保护脾胃,避免用于虚寒证,即可安全有效地发挥其疗效。

[朱夫子] 配方资源来源'朱夫子'网络收集,仅供参考,建议在**中医师辨证指导下**使用,'如有雷同',实属巧合。

发表我的评论
取消评论
表情

请您填写昵称和验证码!

  • 昵称 (必填)
  • 点击我更换验证码验证码 (必填)

Theme by 朱夫子 © 2021-2025 zhufuzi.com  -  京ICP备14048981号-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