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翻白草是一味常见的民间草药,因其清热解毒、凉血止痢的功效而广为人知,尤其在治疗痢疾方面有“痢疾克星”之称。
一、翻白草介绍
翻白草,为蔷薇科植物翻白草的干燥带根全草。其名来源于叶片背面密被白色绒毛,翻转过来呈白色,故得名“翻白草”。
来源:夏、秋二季开花前采挖,除去杂质,干燥。
性状:根呈纺锤形或圆锥形,表面暗棕色,扭曲皱缩。茎基生,丛生。奇数羽状复叶,小叶长椭圆形,边缘有钝锯齿;上表面暗绿色,下表面灰白色,密被白色绒毛。气微,味甘、微涩。
药性:根据中医理论,翻白草性寒,味甘、微苦。归胃、大肠经。
核心功效:清热解毒,止血,止痢。
---
二、功效与作用
翻白草性寒能清热,味苦能燥湿,质涩能收敛,其核心作用在于清解肠胃湿热毒邪。
1. 清热解毒,凉血止痢(核心功效)
这是翻白草最核心的用途。它能清解大肠中的湿热毒邪,是治疗热毒血痢的良药。
适用于湿热痢疾、热毒血痢,症见腹痛、里急后重(想拉又拉不痛快)、下痢脓血。可单用大量煎服,或与马齿苋、地锦草等清热止痢药同用。
2. 凉血止血
性寒入血分,能凉血而止血。
适用于血热妄行引起的吐血、咳血、便血、崩漏等多种出血证。外用亦可止创伤出血。
3. 清热解毒
能清解全身的热毒。
适用于:
痈肿疮毒:可用于疔疮、乳腺炎等,内服外用均可。
肺热咳嗽:有清肺热之功。
【现代药理研究】
现代科学研究为其传统功效提供了支持:
抗菌:对志贺氏痢疾杆菌、金黄色葡萄球菌、伤寒杆菌等有抑制作用,这直接解释了其治疗细菌性痢疾的机制。
抗炎:具有抗炎作用。
止血:能缩短出血和凝血时间。
降血糖:一些研究表明其具有一定的降血糖活性。
---
三、注意事项与禁忌
翻白草性寒,易伤阳气,因此使用时需注意其禁忌。
1. 适宜人群:
湿热痢疾、细菌性痢疾患者。
血热出血者。
痈肿疮毒属热证者。
2. 禁忌人群:
虚寒泻痢者忌服:翻白草性寒,对于脾胃虚寒或寒湿引起的腹泻、痢疾(表现为腹部冷痛、喜温喜按、下痢稀薄、无臭秽气)者,绝对禁用,否则会雪上加霜,加重病情。
孕妇慎用:其性寒凉,孕妇应谨慎使用。
脾胃虚弱、食欲不振者慎用:以免寒凉之性进一步损伤脾胃功能。
3. 用法用量:
常规煎服用量为 9~15克。鲜品用量可加倍,可达30-60克。
外用适量,捣敷或煎水熏洗。
4. 潜在副作用:
主要副作用与其药性相关,即过量或不对证使用(如用于虚寒痢)会损伤脾胃阳气,导致胃寒、腹痛、腹泻加重。
5. 品质选择:
以根肥大、叶色灰绿、无杂质、无泥土者为佳。
总结
翻白草是一位“肠胃清道夫”,专门清理大肠中的湿热毒邪。它是治疗热毒血痢的民间高手,药性相对平和,但力量专注。
最重要建议:使用翻白草的关键在于辨证。它只适用于湿热或热毒引起的痢疾(表现为里急后重、大便臭秽、脓血便、肛门灼热)。如果您无法判断腹泻的性质,切勿自行服用,尤其是对于儿童和体弱的老人。急性腹泻应首先寻求西医诊断,明确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,再在医生指导下用药。翻白草可作为细菌性痢疾的辅助治疗手段,但不应完全替代抗生素等现代医学治疗。
[朱夫子] 配方资源来源'朱夫子'网络收集,仅供参考,建议在**中医师辨证指导下**使用,'如有雷同',实属巧合。